巴拿马遇挫 北京加速布局哥伦比亚?
华盛顿 —
在中美洲国家巴拿马宣布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之际,中国正加大对美国在拉美地区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哥伦比亚的投资和关注。有分析认为,中国会利用哥伦比亚最近与美国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争端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在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加剧中美在拉美地区的竞争。
巴拿马在美国国务卿卢比奥2月初访问期间宣布退出北京的“一带一路”项目,被认为是美国的一个胜利。然而,中国迅速将目光转向了哥伦比亚,这个美国在拉美地区最亲密的盟友之一。
处于南美洲北部的哥伦比亚近期因与美国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争端而一度成为新闻的焦点。今年1月26日,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Gustavo Petro)先同意后又拒绝接收一架被美国遣返的非法移民航班,引发两国关系紧张。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扩大在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地区的影响力。有报道称,中国多年来一直鼓励哥伦比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这一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近期也将注意力转向了美洲,并计划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投资。在此背景下,中国在拉美地区,特别是哥伦比亚的下一步行动,包括潜在的军事合作,备受关注。
美国与哥伦比亚关系一向密切,但近年来哥中关系发展迅速
哥伦比亚多年来一直被看作是美国在南美洲最密切的伙伴国。美国对哥伦比亚的援助,在整个拥有25个国家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首屈一指。美国对外援助官方资料显示,美国对哥伦比亚2023年的援助总额高达七亿四千万美元,而对该地区所有国家的援助额平均是九千万美元。不过,2024年美国对哥伦比亚的总援助额大幅减少到两亿九千万美元。
除此之外,美国和哥伦比亚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足以让其他很多希望将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的国家羡慕。美国是哥伦比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产品出口国,主要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包括原油、咖啡、鲜花。美国商店里销售的咖啡豆、磨好的咖啡,包括星巴克店里卖的冷、热咖啡,其中很多原产地都是哥伦比亚。
不过,尽管美国对哥伦比亚的和平进程、打击毒品、各种人道援助项目连年大笔斥资,而且是哥伦比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在哥伦比亚占据电信和科技产业龙头地位的却是中方。媒体报道说,截止到2023年9月,中方在当地占据了35%的电信和科技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方近年来也在大幅拓展在当地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各项交通领域的投资和发展,包括首都波哥大的地铁系统。该国最大的金矿也于2019年被中国的紫金矿业收购。
港口布局
根据独立非营利组织“对话地球”的一篇文章,中方自从2017年或者更早就开始着眼哥伦比亚西部港口布埃纳文图拉。
上个星期,中国驻哥伦比亚使馆发布消息,中国远洋海运公司(COSCO)开启了一条从上海经由秘鲁的钱凯港到哥伦比亚布埃纳文图拉港的新航线,首航仪式2月5日在哥伦比亚布埃纳文图拉港举行。
中方在仪式上打出的横幅,表明这一航线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这一航线的开辟将开启两国经贸合作的新篇章。
2022年当选总统的佩特罗2023年10月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期间,他和习近平一起见证了两国之间12项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其中哥伦比亚承诺将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比如中东地区局势,密切与中方的协调。与此同时,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同哥伦比亚信息技术和通信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并开启了“战略伙伴国”关系。中方并再度表示希望哥伦比亚“早日”加入到“一带一路”“大家庭”中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一篇报道提到,佩特罗到北京访问的时机,恰恰是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过后。
上个星期,佩特罗与习近平就两国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
有分析指出,哥伦比亚到目前为止是拉丁美洲地区为数不多的尚且没有正式加入“一带一路”项目的国家之一;而且与很多已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不同的是,哥伦比亚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达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
中哥贸易关系不平衡
尽管中方同哥伦比亚之间的贸易总额近年来大幅上升,但是,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去年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期间指出,双边贸易当中,哥伦比亚拥有大宗的贸易赤字,哥方希望这一局面能够得以改善。
驻华大使卡夫雷拉当时表示:“尽管中国是我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50亿美元(我们出口24.69亿美元,进口128.38亿美元),但对我们来说仍然存在巨大的对华贸易逆差。因此,我们不仅要继续推动出口多元化,还要巩固和增加目前贸易产品的销售,这一点很重要。”
总体战略图谋的一部分
R.埃文·埃利斯博士(Dr. R. Evan Ellis)是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关注拉美地区和中国往来的一位专家。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应当把中方在哥伦比亚的动作“放到中国在该地区谋求关系和战略利益这个更大的画面当中”来审视。
除了中方在电信、基础设施以及军事领域的涉足之外,埃利斯博士说,还应当注意到中方在“人脉”方面下的功夫。
佩特罗的夫人2024年秋天去中国访问,包括去天津,并参观那里的鲁班作坊。埃利斯说,这位总统夫人受邀到中国由主办方全程付费的访问,背后就有在哥伦比亚投资的中方实体的影子。
特朗普政府对哥伦比亚过于强势?
由非法移民引渡话题引伸出来的美国与哥伦比亚之间的关系何去何从以及由此而来的哥伦比亚与中国的关系是否将更加紧密,受到广泛关注。
尽管一些媒体在报道美国与哥伦比亚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争端时,把美国方面,包括特朗普总统描述为强势、咄咄逼人,甚至说展现了美国的霸权和霸道,但是《南华早报》的报道指出,在拜登总统在任期间,哥伦比亚总共接收了美国发出的475架次专门用于遣返非法移民的班机。2024年一年,接收了124次遣返航班。
基于这一点,美国国内的一些评论人士也对佩特罗在飞机已经在空中却中途改弦易辙,感到气愤,并表示这一事件的起因,并不是美国故意要找哥伦比亚的麻烦。
谈到两国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美洲项目副研究员亨利·奇迈尔(Henry Ziemer)并不感到十分悲观。
奇迈尔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期间表示:“我要说的是,在哥伦比亚和美国,双方都有人认识到两国之间这种伙伴关系的核心重要性。”
奇迈尔说,发生在1月26号的事端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解决,恰恰是这些人一起合作,努力达成谅解和解决方案的结果。
在奇迈尔看来,这一事端确实给中方扩大在哥伦比亚的影响力提供了潜在的机会。但是,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处境与之前已有所不同。
他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2000年早期或者2010年初那个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的中国了;中国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来减少贷款,把重点放在那些确实能看到一些经济回报的领域。”
另一方面,他提到,当下,哥伦比亚将近30%的出口目的地都是美国,中国什么时候或是否能够取代美国的这一地位,在他看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与哥伦比亚可能的军事合作引关注
不过,这位分析人士对中方和哥伦比亚这一美国传统军事盟友之间潜在的军事往来,包括军售,表示关注。
奇迈尔说,可以想像,任何美国和哥伦比亚之间的战略空隙,都会被中方用来加速和加大力度来推动自己的产品,包括中方和巴基斯坦方面联合研发、制造的枭龙(JF-17)战机。
假如中方成功说服哥伦比亚购买他们的战机,那将是区域间形势的一大转折,他说。
购买战机就意味着它与中国军方多年密切合作的开始,因为战机需要维修,还有相关的武器弹药配备以及相关的培训等等。
奇迈尔同意长期关注美中战略竞争局势以及中国军力发展的专家理查德·菲舍尔(Rick Fisher)等人的看法,即假如中方在军事领域得以在中南美洲博得一席之地,那将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枭龙战机还没有打进拉丁美洲。
国际战略与评估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费舍尔对美国之音表示,枭龙战机到目前为止有四个买家:巴基斯坦、缅甸、尼日利亚和阿塞拜疆;一度表示有兴趣但是没达成最终交易的包括阿根廷、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
费舍尔说:“目前在哥伦比亚一直有意对其由以色列航空工业集团出产的Kfir C.2战机编队进行更新换代,而这一款战机在哥伦比亚周边地区来讲仍然是有竞争力的;大约10年前,该机队进行了升级,配备了更好的以色列雷达和高能空对空导弹。”
费舍尔说,哥伦比亚与以色列方面签署了在2024年底生效的Kfir战机维修合同,有效期至2026年7月31号。
他说,最新的枭龙战机在价格上(五到六千万美元)比较吸引人,但是从政治上来讲,哥伦比亚从中方购买战机,可以想象将会遇到其关键盟友华盛顿的强烈反对。
目前哥伦比亚的局势,让费舍尔想到2010年代初期,当时中方借着左翼人士在阿根廷掌权,大力推动和其他领域的武器销售,包括枭龙战机、军舰、装备等等。他说,不难想象中国方面会借着在哥伦比亚政界精英身上“投资”,力争在武器销售方面有突破。
费舍尔说:“中方一直在寻求在拉美地区寻求拓宽其军事影响力的机会,包括在拉美地区打造军事基地,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亚洲和欧洲引开。”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奇迈尔也认为,中方会借助华盛顿和波哥大之间的任何不协调,来推进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无论是军事还是其他战略领域。就目前来讲,鉴于哥伦比亚和美国之间在经贸和军事领域的密切往来,奇迈尔不认为哥伦比亚会在战机问题上倾向中方。
谈到哥伦比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信网络由中方主导这一看似“不协调”的现象,奇迈尔说,这恐怕与美国近年来在这些领域,即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产业的收缩有直接的关系。
至于美国政府和私营企业在新一任美国总统、内阁和国会领导下,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将改变、扭转这一局面,奇迈尔说,时间会告诉我们。他认为,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对拉美五国访问取得的成果让大家看到,拉美国家与本届美国政府之间建立有效合作关系是完全有可能的。
奇迈尔还指出,在哥伦比亚左翼总统佩特罗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叫板”之后,同属左翼阵营的洪都拉斯总统希望召集区域各国,举行紧急峰会,并拿出一致的方案来对付美国,但是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落实,表明,拉美地区“似乎拒绝了组建统一战线来回应美国的行动的努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拉美地区扩大影响力的行动也引起了特朗普政府的高度关注。
美国国防部长彼得·海格塞斯(Pete Hegseth)2月11日在德国访问美国欧洲司令部及非洲司令部时对媒体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图是险恶的,不仅对其所在地区是如此,而且在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也是如此。”
“美国在那里的态势,以及与盟友及伙伴的态势一道,将关系到对这一区域的竞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