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
  3. 國際新聞
  4. »
  5. 美国国际发展署的突然�...

美国国际发展署的突然关闭引争议,反对者担心会让中国“趁虚而入”

美国国际发展署这个星期早些时候的突然关闭和国务院对对外援助资金的冻结在美国国内引起了争议:支持关闭国际发展署的人认为,这个项目存在严重“浪费和滥用”,关闭是为了问责。反对者则担心,在全球范围内对这些援助项目的资金冻结可能会让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乘虚而入”。不过,美国之音采访的专家指出,北京自身的经济困境和理念可能会限制其填补这一空缺的能力。

被控“浪费和滥用”,国际发展署遭关闭

星期一(2月3日),美国对外援助项目的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的办公大楼被关闭,雇员被锁在办公室外,也无法进入计算机系统。

“USAID是个犯罪组织,”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指派领导政府效率部(DOGE)的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星期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写道,“现在是让它死掉的时候了。”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日前也批评美国国际发展署常常不听从国务院的指示。“这些是纳税人的钱,我们欠美国人民的,要保证我们在海外花的每一美元都用在某些推进我们的国家利益的事情上。” 他说。

目前,国务院正在努力召回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全球范围内执行海外任务的所有工作人员。特朗普行政当局正采取步骤将该机构的职能纳入国务院。

根据特朗普上星期签署的命令,国务院还暂停了美国对外援助资金90天,以审查这些援助计划是否符合政府政策目标。

白宫星期一发布了一份清单,列举了其所称的在国际发展署存在的“浪费和滥用”(waste and abuse)情况,其中包括拨给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 Alliance)的“几百万”美元。该机构和中国武汉病毒研究所有合作。武汉病毒研究所被怀疑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有关,但这一指控尚未获得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中国政府也拒绝承认这一指控。

清单上的其他指控还包括用于“促进塞尔维亚工作场所和商业社区的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的150万美元;为越南电动汽车的发展支出的250万美元;用于爱尔兰的“多元、平等和包容音乐剧”的七万美元;用于哥伦比亚的“跨性别歌剧”四万七千美元;用于危地马拉的性别改变和“LGBT活动主义”200万美元以及用于埃及的旅游业的六百万美元等。

白宫的声明说,“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浪费、欺诈和滥用行为将结束。”

1961年,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1961年对外援助法》(Foreign Assistance Act of 1961),并通过行政命令成立了美国国际发展署。该机构目前的年度预算为400亿美元,不到美国政府总预算的1%。

曾支持中国的法治透明、环境和地方文化保护,但不太成功

除了清单上列出的与武汉病毒研究所有关的生态健康联盟之外,根据一份国会2016年的报告,国际发展署对中国的援助包括推广法治、环境保护、网络自由等方面。

报告指出,在对中国的援助上,绝大多数资金的直接获得者都是总部在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和大学。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大学和部分政府机构曾参与或间接受益于美国的项目或是和受援助的美国组织有过合作。

在中国的法治方面,报告称来自国际发展署的努力主要集中在进一步公开化审判的程序,支持废除非法取证的国家法律并给参与死刑案件的律师提供指导。

国家发展署还执行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项目,并和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过。

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在西藏地区开展活动,包括加强藏族社区、地方组织和工匠发展可持续生计的能力,支持当地的农业活动,改善市场进入,强化小企业、商业协会、牧民合作社。国家发展署的项目还旨在保护当地的文化,对牧场的管理,减缓森林砍伐,保护湿地等。

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不参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公民社会、政治参与、政党和少数群体权益方面的项目。但它确实包括针对欠发达国家的医疗团队、能力建设和奖学金计划有兴趣。

2017年,中国正式实施了《境外非政府组织(NGO)境内活动管理法》,严格控制境外机构在中国国内的活动,要求它们向中国警方登记,并可对它们进行调查。这一法律给对中国的援助项目和参与团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一些团体完全停止了活动。

美国国际发展署:通过外援抗衡中国影响力

美国国际发展署的网站内容已经被抹除,但根据此前被保存的网页档案,近年来发展署将抗衡中国的影响力作为其成就之一。

发展署称该机构通过和美国其他部门、私营企业、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台湾等“志同道合”的政府的合作,反制了“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恶意影响力”。

发展署称还启动了“抗衡中国影响力基金”,该基金计划对能够推动国家安全目标的项目投入三亿美元。这些项目的领域包括政府治理、网络安全、商业交往、以及稳定亚洲、西半球、非洲、东欧、中东等地区,以“培育更具抵抗力的合作伙伴,使其能够抵御来自中共及其他恶意行为者的压力。”

根据前美国国际发展署负责亚洲事务的首席官员迈克尔·希弗(Michael Schiffer)2023年在国会的证词,发展署自2011年来就在支持弗吉尼亚州的威廉与玛丽学院的一个数据分析项目,追踪并分析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投资数据。

美国之音联系向该项目询问了其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发展署的关闭和资金冻结的影响,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美国国际发展署常年受到中国政府的批评。在中国外交部2024年发布的一份文件中,美国国际发展署被称为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评为最不愿意合作的机构”。文件还批评发展署存在的腐败和利益输送。

文件进一步批评了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

“纵观美国70余年对外援助史,援助首要目标始终是服务美国自身利益、维护美国自身安全,” 文件写道,“促进全球减贫与发展等目标始终让位于美国战略目标,粉饰着美国援助真实意图。”

《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前主编胡锡进也对美国国际发展署的关闭表示支持,他认为这会“冲击一大批美国泛意识形态精英的利益”, 但他也警告称“这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美国面对世界的意识形态野心”。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也赞扬了马斯克对国际发展署等机构的关闭。一位微博博主称马斯克是一个“有能力有良心有手腕的企业家”,还有用户说他是美国的“光明”和“希望”。

很多用户都写道:“效率部是真的效率高!”

中国会填补空缺吗?

特朗普政府突然冻结对外援助受到了不少国际关系专家以及他的政治对手的批评。在发表于《华盛顿邮报》的一篇评论文章里,美国国会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库恩斯(Chris Coons)就表示,这一决定会给中国机会趁虚而入。

“当我们从这些国家撤出时,就会产生空白,而中国和我们的对手将会填补这些空白。中国已经在许多国家投入了数万亿美元,因为它有意将这些国家拉入其势力范围。” 他写道。

近10年来,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出资大方。根据2021年中国政府公开的数据,在2013至2018年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总和达2702亿人民币,折合约376亿美元。对外援助资金被投往的首要目的地是非洲,占45%,其次是亚洲,占37%。

此外,中国也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政治科学及国际关系副教授史蒂芬·巴拉(Steven Balla)对美国之音表示,他认同中国会趁虚而入的这个担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对外援助的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国内各类问题的限制。

“比如青年失业问题,比如房地产泡沫等等。因此,中国也有自己的国内困难需要应对,” 巴拉说,“这可能会使习近平政府难以因美国的撤退而积极扩展到世界新的地区。”

另外,他指出,“一带一路”项目也在国际上遭到了一些反弹。2月2日,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José Raúl Mulino)在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会谈后宣布,巴拿马不会续签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会研究提早退出的可能性。

美国前外交官,战略咨询公司脊点环球(RidgePoint Global)的创始人布莱恩·克莱恩(Brian Klein)告诉美国之音,美国如果决定不再为一些救援项目提供资金,的确会留下空白,而填补这个空白的国家无疑会赢得援助国的巨大好感。

“如果美国决定不再为这些项目提供大量资金,那么贫困仍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基础设施需求、一般医疗保健仍然是真正贫穷国家的需求。因此,任何其他想要参与的国家都可以,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所以现在存在着巨大的空白。我的意思是,美国是最大的国际援助提供者之一,不是唯一的,而是最大的提供者之一。……如果美国不这样做,我们就会这样做。它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善意,这在国际事务中非常重要。”

不过,他指出,中国从未真正认同全球责任的理念。“就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理念都是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这是一件好事。”

一些项目会受到影响

然而,有活动人士担心,介于中国政府的威权性质和对利润回报的重视,美国在一些援助项目上的退出可能导致某些领域的资金匮乏一直持续,无从填补。

张兢兢曾在中国为环境污染受害者维权。被称为“夹缝中的中国环保维权律师”的她如今是跨国环境问责中心(Center for Transnational Environmental Accountability)的执行主任。

她告诉美国之音,她的组织并没有受到此次美国外援资金冻结的影响,但她在非洲的不少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伙伴的资金来源都与美国的外援有关,这势必将对他们的运作造成困难。

“我合作的这些环境人权的非洲的NGO(非政府组织)、非洲的环境人权律师,他们的资金的部分来源就是美国政府资金,包括USAID(美国国际发展署)的资金,” 她说。

张兢兢认为,中国当局以“一带一路”为主的外援是以利润回报为目的的。提升当地的政府治理水平并不是北京的兴趣所在。

“有一小部分项目被宣称是提升比如环境管理、环境执法这样的,但是这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她说,“大量的来自中国的这种资本输出的目的还是在利润、利益和自然资源上。”

根据中国2021年发布的文件,中国在对非洲援助主要集中在农业、卫生、医疗、粮食、疾病控制、气候变化等领域。

张兢兢指出,如果美国将对非洲的援助资金全部撤出,那么在女性权益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投资也将消失或大大减少。而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专制国家也不会对这些领域的治理感兴趣。

“可以想见的是非洲的人民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曾在那里工作了10年的她说,“这个严重影响不是一两天可以看见的。”

美国之音了解到,至少一个和中国有关的项目已经因为资金的冻结而遇到危机。该项目旨在监测湄公河的水位,以了解中国等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的水坝如何影响了下游地区的水量。

“我们被命令暂停这些拨款的工作90天,等待进一步审查。”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的布莱恩·艾勒(Brian Eyler)1月24日在他的脸书(Facebook)页面上写道。这意味着他负责的湄公河水坝监测网站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失去12.5万美元的资金。

“如果您觉得自己多年来从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的出色工作或我们的任何良好努力中受益,我希望您能考虑向史汀生中心捐赠。” 他写道。

湄公河水坝监测网站2020年12月由第一届特朗普政府下的国务院启动。该项目通过卫星图像和开源远程感知等技术(open-source remote sensing),实时监测湄公河的气候情况和估计的水流状况等。

有研究显示中国在湄公河上游搭建的大坝造成了下游地区的干旱,这也引起了环保组织的谴责。湄公河长达4350公里(2700英里),起源于中国,在中国被称为的澜沧江的这条水道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我们的工作直接惠及湄公河流域的数百万人民,并让世界了解这条河流、(沿岸各国)人民和文化为何如此重要。” 艾勒在1月24日的脸书帖文中写道。

美国之音向史汀生中心询问了湄公河水坝监测网站在资金上受到影响一事,但截至发稿尚未受到回复。

中国的官方媒体曾指控这一项目是在“抹黑”中国,称其数据“严重失真”。中国《环球时报》在一篇文章中称湄公河水坝监测项目“正在配合美国政府编织有一条从数据监测到政策影响的完整对华攻击链,而其核心目的就是将湄公河水当成武器,破坏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

(美国之音记者江真对本文也有贡献)

Visits: IP:3.133.90.194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Eng | 中文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