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紧微短剧监管:强化政治安全红线,严控舆论与文化输出
![](https://gdb.voanews.com/01000000-c0a8-0242-cc10-08dcbdeddc8b_cx0_cy10_cw0_w1200_r1.jpg)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最近发布新规,实施针对微短剧的“分类分层审核”制度,要求网络平台不得上线传播、引流或推送未标注许可证或备案号的作品。此举在加强内容管理的同时,引发业界关于创作自由与市场监管平衡的讨论。随着多家短视频平台迅速下架违规作品,中国微短剧市场的野蛮生长时代或将告终。专家指出,新规不仅出于文化导向与市场规范的考量,更是中共为维护政治安全、强化舆论管控的重要举措。
“分类分层审核”将中国国产微短剧分三层级,其中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均应报广电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备案和成片审查。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统战、民族、宗教、司法”等特殊题材、总投资额达100万元人民币(约13.6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国家广电总局管理。而普通微短剧(总投资额度30-100万元人民币)和其他微短剧由网络视听平台管理。
新规实施后,中国短视频平台立即落实治理行动,抖音、快手、微信官方2月10日分别发布违规微短剧治理公告,下架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低俗“擦边”等内容的微短剧,其中快手称已累计整改千余部违规剧目。
中国微短剧业内反应:欢迎加强监管
在中国被严格审查的社交媒体上,微短剧监管话题迅速引发热议。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8700万,登上热搜榜第二的位置。多数网民支持加强监管,认为规范市场秩序、淘汰劣质内容势在必行。
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截至2024年6月,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占网民总数的52.4%,市场规模突破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超越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收入。
来自北京的影视从业者袁小姐指出,微短剧市场近年来呈现爆炸式增长,投资金额和市场产值不断提升,乱象也随之增多。她以书面形式对美国之音表示,分类审核制度将有助于提升行业竞争力和规范市场秩序。尽管政策限制了部分题材创作,但也为创作团队指明了方向。“平衡合规与创意,也是创作团队保持竞争力的能力之一,政策整体有助于市场良性发展。”她说。
湖南的小红书短剧行业博主“大片小剧”也以书面形式对美国之音表示,随着微短剧快速蓬勃发展,出现内容同质化、剧情逻辑混乱、演员演技浮夸等问题,部分作品存在低俗、暴力、虚假信息等不良内容,行业内普遍认为分类分级审核制度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淘汰低质量、低水平的作品,而部分制作方和平台已加强内容审核和质量把控,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难以承担主旋律功能 微短剧面临尴尬境地
来自成都、现移居台湾的作家上官乱直言,中国影视内容长期受审核制度约束,微短剧自然也不例外,像是一般题材必须备案,涉及到重大题材像是港澳台、民国或司法层面的题材由中央管理,现在则是加大审查力度。
上官乱告诉美国之音:“现在又出了一个规定,就像规定那个太监不要去逛青楼一样,其实多余的,只是敲打,以前他更多的黑名单制的,已经失控的时候严加管制,但现在更多的是白名单制,规定你只能写哪些题材,做一个市场化的管控,对这个资金的流向做一个引导。”
上官乱认为,创作公司自我审查一定远不及“红线”,但需严格管控影视公司资金流向,避免热钱流向被官方视为“较垃圾、对政府没好处的影视内容”。
就影视业逻辑而言,上官乱指出,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商业化能力有限,因此过去监管部门对其相对宽松,同时希望利用其推广地方文化和旅游。但由于微短剧无法实现政府要求的正能量宣传目标,监管力度开始加大。
“没有办法达到监管部门想要的正能量宣传效果,短剧它根本就不会承担这种说教、承担官方主旋律的这种功能,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没有正面效果的话就打压好了,完全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她说。
中共官媒《人民网》1月13日报道称,中国微短剧市场呈“拔节生长”之势,但作品强化“二元对立”,价值观传递出现偏差,未来微短剧行业从业者应当坚持内容为王。
与此同时,中国广电总局1月发布 “微短剧+”行动计划,包括“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微短剧里看非遗”等,积极出台将微短剧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打压微短剧的政治安全考量
位于台北的国防院国防战略研究所政策分析员刘姝廷指出,中共在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担心其网络影响力可能引发执政风险,比如短剧内容可能会挑起禁忌话题,或市场商业利润扩大导致难以掌握,导致执政安全风险。涉及统战、民族、外交等题材,必须由中共中央统一口径进行管控。
“当他越来越强调国家安全的时候,而且明确地指出这些题材有危险的时候,他反映的是他对他自己执政的一个不安全感,”刘姝廷告诉美国之音,“不仅仅对内部的宣传,他也要在海外文化输出的时候,把这些所谓中共的意志借由微短剧传达到全世界。”
刘姝廷分析,分层监管新规明示“投资额度和惩处对象”,明确监管目标像是总编辑和平台业者,也将惩罚具体化,包含约谈、停播整改。事实上,笼统却敏感的重点主题由中共中央认定,会促使内容制作方导向创作微不足道的生活题材,符合中共希望重点题材由政府诠释及宣传的目标。
位于合肥的影视作家王先生批评中国当局对微短剧行业的新规。他以书面回复美国之音,批评中国当下的政治生态形同“板结的沙礓地”,本就难以产生文学、艺术等精神文明成果,只有政治意志的阐释演绎。
王先生认为,若将微短剧视为一个产业,应让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不应动用行政力量或手段强行干预。他对美国之音说:“无数历史和现实事例证明,凡强行干预的,无论是产业还是事业,皆沦为时代的笑柄或时代的灾祸。当政者当引以为戒,切莫尽干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