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
  3. 國際新聞
  4. »
  5. 中国急推“全国统一大�...

中国急推“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内循环打通堵点还是方便既得利益者垄断资源?

中国近日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指引,力促各地政府落实。分析人士指出,这项政策标榜“全国一盘棋”,旨在打通“内循环”经济的堵点,以促进内需、提振投资,同时为可能升级的美中贸易战2.0预作准备。然而,对于政策的执行效果,企业界和学者仍持保留态度,质疑其是否会走向计划经济的老路。

对在中国跨省市经营的企业主而言,各地不一的标准或规章制度是让他们头痛的投资障碍之一。中共早自2013年底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就一再部署“全国统一大市场”,而这“全国一盘棋”的建设即意在解决内地经商的大小“堵点”。

中国市场的分割化

但具体有哪些“堵点”呢?位于台北的工业总会大陆处处长黄健群举例,大型企业在设立登记或申请产品上市时,例如药品审批、知识产权或专利认证,只要跨越省市,就可能遇到不同的标准或申请流程。最繁琐的情况是,每更换一个省市就需要重新办理一次,极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和时间消耗。

此外,他提到,即便是小银行储户跨省市提领款项,都可能因手续费问题受到影响。这种“分割化”现象成为中国市场的“堵点”,直接影响企业主的投资决策,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与地方保护主义密切相关。

黄健群还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山东的青岛啤酒虽然声名远播,但在北京市场却难以畅销。原因在于,北京市政府更倾向保护本地的燕京啤酒,以避免对地方税收产生不利影响。

他进一步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200多个地级市就像被分割成了200多家独立公司,彼此竞争激烈。对于依赖“分灶吃饭”的地方政府来说,保护本地的竞争优势不仅有助于留住更多税收,也能支撑地方财政。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是否会积极配合“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实施,仍然存疑。尤其是对于长期依赖地方关系发展的企业主来说,他们可能担忧,这项新政会让多年的经营网络在一夜之间失去价值。

备战美中2.0贸易战?

继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于2022年3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后,中国发改委于今年1月7日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通知,其内容总计八章55条,涉及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市场监管等多项制度的全国统一。

对此进展,黄健群认为,这“全国一盘棋”新政赶在特朗普1月20日就任前落地,也恐有为中国“内循环”经济加持的意味,因其“外循环”经济恐因美中两国再起的2.0贸易战而受阻。

黄健群告诉美国之音:“北京政府它在做好今年美中贸易战加大的一个准备,它要加速内循环的力度,所以,你去看各单位都在往这个方向走,就是说怎么样让内需的力道加大,统一大市场……它涉及很多方面,但它根源还是为了促进企业投资。”

黄健群表示,若产品能在中国卖得动,企业就有意愿加大投资,而当中国消费者的收入得到保障,他们才会更愿意花钱消费,从而带动内需市场或“内循环”的发展。这正是中国推动“统一大市场”、整合生产要素的核心目的之一。然而,这一政策的落地执行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复杂性,其最终成效也将取决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因为中央政府在强调公平竞争的同时,又需要地方政府实现自我财政平衡,这种矛盾或许难以彻底解决,导致“中央政策一套、地方执行另一套”的顽疾难以根除。

中国经济转型痛点多

位于上海的谋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Automobility Ltd)执行长罗威(Bill Russo)则认为,中国推动“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为经济转型铺路,通过消除现有的“裙带利益关系”和过度投资等弊端,构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市场经济体系。这一举措旨在让中国经济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轨道。

罗威告诉美国之音:“我认为,这意在重启(中国的)市场结构概念,亦即,中国不再是增长型经济,而逐渐进入成熟经济的阶段,但问题是,这转型过程将非常困难。”

他说,中国的经济不再只能靠地方政府卖地或房地产投资来带动,必须放手让市场主导,换言之,企业要有竞争力才能生存下来,不能再寄生在“裙带关系式的资本主义”下,而目前企业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和过度内卷的问题也要有效解决,才能让中国经济未来更健全发展。

不过,罗威预言,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耗时、且充满阵痛,许多产业也恐“泡沫破灭”,北京须出手引导,以确保经济不致崩盘。

罗威是中国汽车业的资深顾问,也是《Selling to China: Stories of Success, Failure and Constant Change》一书的共同作者之一。

他认为,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新能源车厂就具有顽强的竞争力,这些年来,他们已抢占跨国汽车大厂在华近三成的市场份额。不过,中国电车界因过度投资、过度供应和低价竞争,也因此面临大淘汰和大洗牌。

罗威呼吁,欧美国家应积极引入中国的低价电动车,以加速自身的电动化进程,而不是通过征收高关税来阻止中国产品进入市场。他认为,这种“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会削弱本土车企的竞争力,还会促使中国车企加速全球布局。

继去年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100%关税后,美国拜登政府于1月14日进一步出台针对中国制造的智能汽车软件和硬件的禁令。这一政策不仅将中国电动车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也切断了其他国家生产、但使用中国制造软硬件的汽车销往美国的途径。

外商在华竞争加大

位于美国的中国营销顾问万文忻(Bryce Whitwam)也是《Selling to China》一书的共同作者之一。他曾任伟门(Wunderman)广告公司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对中国零售市场有深入的了解。

万文忻表示,他乐见中国“统一大市场”新政中提出的“做好外资市场准入减法”政策方向,这表明对外商更加开放。然而,他也强调,这些措施的执行效果还有待观察。

他指出,经过多年的电商疯狂竞争,中国消费者早已被“宠坏”,不打折几乎很难吸引购买意愿。此外,近年来经济下行引发的消费降级,让中国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外资品牌与本地品牌之间的厮杀尤为残酷。因此,对于许多外商而言,中国已不再是一个轻松盈利的市场,减量、亏损甚至退出,可能成为新的行业常态。这种局势迫使外资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尽管如此,万文忻并不悲观。他认为,中国市场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是企业需要更加精准地了解目标消费者,针对性地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

万文忻告诉美国之音:“了解顾客群,现在越来越重要,你(外商)不能再用价格竞争了,你必须要很了解对你产品真的非常有兴趣的顾客群,然后要对着这个顾客群,满足那个(客群)市场。”

中国商、学界:新政“为垄断资源”

虽然中国统一大市场的路走了十年,且上周明确发布55条指引后,官媒也一片唱好,大谈其建设成效,不过,民间仍多有质疑,新政意在重返计划经济的老路。

一位因议题敏感、不愿具名的中国企业主就告诉美国之音,经济下行让他的商贸公司现在几乎处于歇业状态。

他说,他在地方经营的真实感受是,中共这几年“逐步加深加大国进民退”的步伐,让民企越来越难生存,因此他不看好“统一大市场”新政。

他说:“统一的话就是绝对的垄断,只能对操弄者、极少数人有利,对大多数人有害。”

一位因议题敏感、不愿具名的北京金融教授也告诉美国之音,中共在此时推的统一大市场“是个假市场”,因为真正自由竞争、生产要素和人都自由流通的市场根本不须要有这样的统一套路。

他以两位美国经济学者达荣·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罗宾森(James A. Robinson)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一书为例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经体制属于包容型的,让人人都有政治权力、也有机会发挥才智来创造最高效率,最终国家越来越富有、稳定。

但他说,中国的政经体制属于攫取型,掌握在少数菁英阶层手中,即使全国财富的饼做得再大,最终都是在为既得利益者掠夺更多财富。

在此前提下,他说,统一大市场新政就是为了让这一群菁英“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手里”,以更好服务他们,届时,若遇紧张形势,主政者就可主导资源流向那些部门,包括若战争真的开打,这些资源“肯定更多是分配到军工企业”。

Visits: IP:3.139.235.1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Left Menu IconEng | 中文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