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
  3. 國際新聞
  4. »
  5. 中国多管齐下催生育,...

中国多管齐下催生育,民众反感声音四起:生孩子真有好处,还用天天催吗?

中国为提高生育率不遗余力,除了中国国务院近期推出多项生育和住房奖励措施外,也传出基层部门给民众打“催生”电话的消息,甚至还有“催生办”直接登门拜访并训斥年轻人“不生小孩是千古罪人”;而中国官媒为了配合政府政策,发文称“孕育会使女性变得更聪明”,更是引来大批网友嘲讽:“如果生孩子是件好事,还用得着天天催生吗?”

10月30日,中国国家卫健委旗下公众号“健康中国”发表《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的科普文章,称怀孕能缓解痛经、减少子宫肌瘤和巧克力囊肿的风险、降低癌症发生率并让女性更聪明。该文被认为是对“一孕傻三年”说法的反驳,旨在呼应中国国务院10月28日出台的强化生育政策。

催生招数多

但“怀孕让女性变得更聪明”的说法一出,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并引来大批网友声讨:“政府为了催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招都想出来了”。

有网友说:“真的觉得女人很好骗吗?如果生孩子是件好事,还用得着天天催生吗?”也有人说:“我聪明,所以我不信忽悠”;还有三甲专科医院的妇产科医师也跳出来反驳说,不只一篇文献证明,怀孕以后女性的大脑结构会发生结构性的转变,会让脑灰质明显缩小,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记忆下降、判断力下降等症状,但这些都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而恢复。“退一万步讲,即使怀孕不会让女性智商下降,那长期的睡眠不足总会吧?看到这条热搜,我只想说4个字:吃相难看!”

更有甚者,有网友张贴重庆“催生办”登门拜访的视频,工作人员自我介绍就是以前的“计生办”(计划生育办公室),然后大声喝斥青年赶快生:“结不结婚我不管,但你一定要生小孩,在外面多找几个女朋友多生几个行不行,你33岁还不生小孩是犯罪”,甚至身边带着一名女子跟青年介绍说,“她专门帮人生小孩,可以生五个,帮你完成指标。”

资料照:一个妈妈和孩子在“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的标语前走过。(2002年7月23日)


资料照:一个妈妈和孩子在“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的标语前走过。(2002年7月23日)

中国《财新网》日前也报道,有基层部门直接致电居民询问怀孕计划,疑似“催生”,四川、福建都有女性对于频繁接到“你怀孕了吗?”、“上次月经什么时候?”等电话,觉得被冒犯。据报这些“催生电话”跟当局实行“人口动态监测”和社区生育服务的部分措施有关。

这些光怪陆离的手法,都是为了刺激中国生育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2023年末中国人口为14亿零967万人,较前一年减少208万人;出生人口则进一步减少至902万人,比2022年少了54万人,反映中国人口近年来加速萎缩。

强化生育政策

中国国务院10月28日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文件,希望通过“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四方面的13项措施,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刺激中国生育率。

国家卫健委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实施不同层级的生育补贴制度,并将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费用的个人所得税扣除额,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同时,超过20个省份也把辅助生殖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生育困难群体。各地并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至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此外,还将加强公办托育服务,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倡导新型婚育文化。

一些地方配合政府政策,展现积极的态度,纷纷出台各种财政补贴方案。山西吕梁民政局公告,自2025年1月1日起,给予35岁前结婚的女性1500元的结婚奖励,且生育一、二、三孩的家庭可分别获得人民币2000元、5000元、8000元的生育补贴。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10月25日出台文件,表示对于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奖励7000元、13000元人民币,并对生育后三年内在上犹县购房的,分别给予1万元和2万元的住房补贴。产假优待则从188天增加到218天,并可享受在岗期间的工资、绩效与福利待遇等。

教育、住房支出高

但这些看似优惠的措施,在中国女性的眼里,却并不怎么具有吸引力。来自南京的马女士今年39岁,育有一个4岁的孩子。她对美国之音说,她不会想生第二胎或第三胎了,因为小孩的教育支出很高,政府的奖励措施一点也提不起她的兴趣。

她表示,中国的父母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不希望输在起跑点,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家长都会给孩子补习,英文是一定要补的,其他的像是音乐类的,男生通常会学小提琴,女生学钢琴、古筝,还会去学至少一项体育,像是游泳、兵乓球或羽毛球,而舞蹈、散打(类似武术、功夫)也有很多小孩在上,“补四科是最基本的,而且都是在学龄前就送进去了。”

资料照片:北京公园里一对老夫妇和一名幼儿在乘凉。(2023年6月29日)


资料照片:北京公园里一对老夫妇和一名幼儿在乘凉。(2023年6月29日)

马女士说,以一堂课一小时差不多落在100块人民币来计算,各科一个礼拜至少一堂的话,有些还会有两堂,代表一个月光是补习费就要将近2千块钱人民币。一个孩子尚且如此,如果生三个,达到政府所谓的三孩目标的话,每个月光是补习就要至少6000元,尚不包括幼儿园学费、旅游娱乐等,对一个家庭来讲,是很大的负担。

她表示,孩子的接送、照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很多都是一胎化下的父母,代表一个家庭要抚养四个老人,再加上小孩,压力真的很大,“现在几乎没有生三个了,基本上一个就好”。

40岁、在广州从事传媒工作的徐女士,则是立志跟先生当不生孩子的“丁克族”。她也对美国之音说,在中国培育孩子的费用太贵,自己负担不起“天价幼儿园”。另一个问题是住房,尽管中国官方一直倡导划分片区、就近入学,但“学区房”的问题始终无法根治,一些有比较好的师资和教育资源的学校,也就是所谓的重点小学,其附近的房价就变得非常高,“天价学区房”也应运而生,所以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首先要花大钱去买一个非常昂贵的房子,而在孩子长大后,走入社会恋爱结婚,有房有车成了必备的条件,又是另外一笔很大的开销。

不想被孩子束缚

徐女士说,过去中国人的观念是“养儿防老”,但现在的世代已经不会这样想,包括她自己也是。她认为,生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既然不能提供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在内卷的竞争压力下过上“人上人”的生活,那干脆不要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

徐女士还补充道,她现在自己的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比较想要轻松自在地过日子,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想要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去旅游就去旅游,不想被孩子束缚。

中国过去长期实行一胎化政策,当年在计划生育推行之初,晚婚视为是减少生育的首要举措,因此,当代中国若想恢复生育的活力,自然也要从鼓励适时婚配开始。然而,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单身人口超过2.4亿,到2024年底,很可能会变成3亿,差不多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单身。

中国民政部11月1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登记结婚的夫妻共474.7万对,比去年同比减少94.3万对。

住在上海、38岁未婚的张小姐告诉美国之音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并不好,她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外面租房的租金又高,疫情后担心工作不保都已经来不及了,实在是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约会。而且结婚的话,男方必须准备好房子,上海的房价又很贵,年轻人根本买不起,“哪敢结婚,结婚了又哪敢生育?”

她说,中国各种荒腔走板的事情很多,催生是非常蠢的动作,“别的事国家拿捏,但我老百姓不犯法,生育与否是我自己的事,外人干预不了,就是这样!”

社会转型

台湾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卢宸纬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中国的低生育率现象经历了从政府强加的一胎化政策,逐渐演变为如今“不敢生”与“不愿生”双缺的内生性问题。这一转变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中国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女性性别价值观的转变。

她表示,中国青年世代面临很大的现实压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类似心理学“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说法,意旨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结构性限制,最终也是徒劳无功。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去发展人生后续的结婚生子阶段,去承担生养孩子的长期成本与开销,会变得比较犹豫,因为要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两方面,对他们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

卢宸纬还表示,中国大陆目前还是一个以父权为重的社会结构,其文化价值观与职场价值观也是如此,但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女性在既有结构中,对于她们自己所受到的限制或压迫,或是传统分工加诸在她们身上的刻板印象与角色期待,有着更多的觉察跟反思,这是一种趋势。

强调自我实现

卢宸纬说:“还是有许多女性愿意走入婚姻,然后生养孩子,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她更看重拥有自己的梦想,然后把重点放在自我实现,活出自己要的样子,而不是只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去回应、顺应社会对传统性别分工、性别角色的那个期待,然后去把婚育当成优先的选项。”

她说,如果这种文化价值观或职场价值观没有获得根本性的改变的话,女性生完孩子再回到职场的处境可能只会变得更加不利,资方会认为雇用女性的成本很高而降低雇用女性的意愿,但社会上又会认为政府都已提供了那么多这么好的措施予以支持,为什么女性还不愿意生?这样一来,反而加重社会对女性有更多的刻板印象,以致女性可能要去承担更多的责难,这是比较令人担心的恶性循环。

Visits: IP:3.15.206.105
Spread the love
  •  
  •  
  •  
  •  
  •  
  •  
  •  
  •  
  •  
  •  
  •  
  •  
  •  
  •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Left Menu IconEng | 中文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