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
  3. 國際新聞
  4. »
  5. 中国城中村改造受阻:�...

中国城中村改造受阻:资金短缺与经济低迷下进退两难

中国政府力推的“城中村改造”计划原本被寄予厚望,不仅承载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还被视为拉动房地产市场、提振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经济低迷、财政吃紧、拆迁阻力增大,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出现延期或停滞,引发广泛关注。

广州城中村改造遇阻:拆迁叫停,居民补贴暂停

“我们镇有两条村本来在规划之内的,那些村的人算了一下账,被拆迁还会亏,有点不太乐意,刚好碰到经济不景气,就叫停了。政府也没宣布,反正就是没有下一步动作。那些原来拿生活补贴的村民,补贴也不给发了,他们又搬回了原来的家。都还没来得及拆,没开工就停了,”家住广州市番禺区某镇的刘政(应本人要求使用化名)告诉美国之音。

刘政所说的“规划”,也被称为“三旧改造”,指的是2022年年初尚在疫情期间就被提出、如今按计划本该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大规模“城中村改造”政策。

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7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门部署。

按照人口数量划分,中国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天津等;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如西安、济南、青岛、合肥、杭州、长沙、南京、东莞等。

在2023年进行改造部署初期,中国八座超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天津,共有4400余个城中村,居民约5550余万人。

“城中村改造”究竟能不能给低靡的房地产市场续命?

2024年11月,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由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以及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将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按照通知要求,地级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鼓励商业银行提供城中村改造贷款等。

中国《经济观察报》2024年的一篇报道称,根据中指研究院测算,城中村改造将在未来五年带动约10亿平方米的投资规模,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有效支撑,平均到每一年,其带来的住宅新增需求约有4400万平方米。在投资带动方面,城中村改造包括土地购置和建安投资,大约有10万亿元的规模。另外,据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测算,全国21个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可产生直接投资超过10万亿元,带动其他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合计超过25万亿元。

今年年1月,中共党报《人民日报》也发文称,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在2025年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计划在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

《第一财经》发布于2024年年底的报道称,若以100万每套来估计,本次安置如果全部以货币化方式进行,估计将为房地产市场带来1万亿左右的资金增量。

然而,北京的宏观经济研究员马越(应本人要求不使用真名)对这些数字持怀疑态度。

“这就是假的项目,好多数字发出来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之音,“你看中国的财政资金,其实花出去的钱是很慢的,而且其中能说得清楚来源和去路的只有‘以旧换新’那些项目。其他的改造,尤其是城市拆迁那些,说不清楚钱花出去没有,而且钱从哪儿来的也不知道。”

财政困境:拆迁停滞,开发商缺位

马越描述他所观察到的上海城中村改造时说:“外滩附近有大片的城中村改造,但是最后一步改不动了。因为那些人搬走之后,接下来没有钱去做改造。现在那里都没人,跟鬼城一样,拆不动了。”

居住在北京的他告诉美国之音,昌平、望京等地也有一些廉租房或者半地下室,目前也看不到大规模的拆迁。他解释说:“这个城中村改造和以前的棚户区改造从手段上看没有什么大区别,但现在的问题是缺财政资金。这些项目,有的政府接管过来了,有的把拆迁的人打发走了,但后续开发其实找不到人。现在地产商基本没人有能力去开发,所以就闲置着。至少上海那几个地方目前看起来不太可能再接着开发了。”

2024年11月8日,在美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特朗普重返白宫、美联储再次降息25个基点之后,中国正式出台10万亿财政刺激计划。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实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由29.52万亿增加到35.52万亿。此外,还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亿新增专项债用于化债,共计4万亿。上述两个渠道合计增加化债规模10万亿,也就是“10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

马越评价说:“上次宣布的十万亿政府债,是给地方政府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的。另外还有两万亿用于城中村改造,对应去年那300个城中村改造的地级市。但是中央政府得发国债,这个国债在2025年1月份的时候暂停了。为什么?因为前段时间,也就是去年12月份开始发债之后,所有的银行都冲进去买债,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资产。那个债的利率太低了,造成银行的系统风险太高,所以在春节之前的时候,发债这个事就暂停了,还没重启。”

马越并不看好城中村改造在短期内的进展。他说:“如果不重启这个项目的话,也就是说这个十万亿和两万亿都进行不下去。非得排优先顺序的话,一定排那个十万亿。要还那些政府必须立刻还的旧债,包括拖欠工资啥的,不是公务员还涨工资了么,这些都是第一位的。城中村改造这种属于没有回报率的项目,肯定是往后推。”

广州改造中的矛盾:居民不愿搬,拆迁难推进

从事小商品批发的刘政告诉美国之音,他经常路过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地段——海珠区的康乐村和鹭江村。“我12月初路过的时候,那边好像已经拆得差不多了,现在都是围起来的废墟。那里的人说是都集中规划到更好的地方去。”不过,因为康乐和鹭江位于广州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刘政说,“大家都不想搬,这边都习惯了,产业链也建好了,但是最后还是不得不搬”。

康乐和鹭江是广州最知名的城中村,聚集近2万家服装制衣、辅料厂,建筑杂乱,十多万人在此吃住行,打造了珠三角制衣王国。过去两年多,因为城中村改造拆迁,这个庞大的制衣产业的去与留,始终是媒体报道的焦点。改造成本超300亿元的康鹭村曾被称为“广州最贵旧改”,早在2011年就由村民代表投票决定拆迁事宜,直到2023年7月才开始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刘政告诉美国之音,他注意到中山大学对面的一块很大的地区也面临拆迁。他说:“拆完了可能会搞绿化,这样看这个规划倒也没错。原来大家这么拥挤确实也有很大的火灾隐患,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说,搬走也是必要的。现在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都没这个实力,还不如给中山大学让他们去融资。”

展望未来:城中村改造是希望还是泡沫?

马越回忆起中国的拆迁史说:“这跟当年北京的动物园批发市场拆迁差不多。很多人搬走了活不下来,不过也有一些人可以。那些小商户没有什么议价能力,他们就得跟着国家政策走。”

济下行的压力,使得广州许多制造业从业者持谨慎态度,不敢轻易投资或消费。刘政向美国之音描述广州制造业从业者的情绪时表示,不少人现在持谨慎态度,不敢花钱。他说:“我在老家那边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村子拆迁工程停工之前还信心满心准备买车,停工后,出来吃个饭也不舍得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未来悲观。刘政表示,他与东莞厚街的鞋厂老板交流时,发现部分企业仍信心十足,继续备货迎接市场回暖。“其中一个春夏款都备了3000万的货。奋斗型人格真不错,永不绝望。”

尽管中国政府仍在推动城中村改造,现实中的种种困境表明,资金短缺、拆迁阻力、市场不确定性等问题仍是绕不过的障碍。在财政紧缩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究竟能否真正提振经济,仍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Visits: IP:3.149.238.13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Eng | 中文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