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
  3. 國際新聞
  4. »
  5. 英外相:与王毅讨论广�...

英外相:与王毅讨论广泛议题,包括双方有争议的问题

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David Lammy)周四(2月13日)表示,与中国外长王毅的讨论将包括两国“并不总是意见一致”的问题。

王毅此次伦敦之行是为了重启中英战略对话。该论坛上一次是在2018年举行,旨在讨论双边问题。此次访问被视为英中两国关系在多年紧张后恢复正常化的迹象。

“我期待着今天进行一系列广泛的讨论,包括双边经济合作领域以及涉及英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拉米对王毅说。

“我们还将讨论英国和中国并不总是意见一致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英国确实存在重大关切。”

拉米的这番表态是在双方会谈开始时所做的,然后媒体记者被请出房间。预计随后英国将对整个会议进行官方通报。

本周早些时候,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的发言人表示,会谈还将包括国际安全和乌克兰战争。

香港亲中英文的南华早报援引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教授克里·布朗(Kerry Brown)的话,敦促英国认真考虑进一步与中国经济合作。

“现在的主要因素是英国人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形势是危险的,而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有一些未探索的机会,我们至少得要看一看,即使我们不会抓住这些机会,”布朗说。

自去年7月以来,执政的工党政府已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作为其主要外交政策目标之一。此前在历届保守党政府的领导下,英中两国关系跌至几十年来的最低点。

保守党政府曾严厉批评北京在新疆对当地穆斯林大规模的人权迫害及在香港强推国安法摧毁“一国两制”安排的做法。2019年新冠病毒大流行病(Covid-19)以及英国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奥库斯”(Aukus)三方安全伙伴关系中保持一致,令两国关系进一步降温。

此前,英国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已在上月访问中国,力图恢复两国自2019年以来陷入停滞的财经领域对话,并与中国副总理达成了价值六亿英镑的协议。

外交大臣拉米去年10月18日对中国进行两天的正式访问,以表明英国新政府正在采取务实和策略性的方法与北京建立关系,尽管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尖锐的分歧。英国国内有强烈的声音,要求拉米在人权问题上和中方交涉,尤其是具有英国籍、已被中国囚禁四年的香港传媒大亨黎智英的问题。

目前两国关系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中国在伦敦兴建巨型大使馆的计划正遭遇民间强烈反弹,加上中方无意根据英国政府提出的条件更改设计,使争议愈演愈烈。

在王毅到访伦敦前夕,英国政府对中国驻伦敦大使馆新建计划的公众咨询本星期展开。不过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方不愿接受英国当局同意该计划的相关条件。

中国2018年购入了伦敦地标伦敦塔附近的皇家铸币厂(Old Royal Mint)旧址,计划建造欧洲最大的使馆设施,但遭遇民间强烈反对。管辖该地区的塔村自治市(London Borough of Tower Hamlets)议会2022年驳回建筑许可,保守党政府也拒绝干预。

中国去年夏天再度申请建筑许可,英国首相斯塔默去年11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时表示,由于习近平与他通话时关切此事,工党政府已主动介入。

由英国副首相兼房屋大臣雷纳(Angela Rayner,又译韦雅兰)主持的公众咨询2月11日展开。外相拉米及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Yvette Cooper,又译顾绮慧)上月发布联名信函表明,对中国大使馆新建计划“有条件”支持。

《金融时报》星期二报道,上述联合信函提出的条件之一是加设围墙,避免让民众“不受约束地”进入皇家铸币厂旧址内的天主教熙笃会(Cistercian ruins)遗迹,以免有急救需求时,急救人员碍于使馆的外交地位而无法立即进入,延误救援时机。

代表中国大使馆的律师克里斯多福·卡特科夫斯基(Christopher Katkowski)星期二在公众咨询会议中表示,中方“没有意愿更改”建设计划,但已提出相关的安全措施,“以不同方式达成相同目的"。

由于中国大使馆新建计划很可能获批,身处英国的香港人权活动人士2月8日发动一次大规模示威抗议,约3000人参与。英国保守党影子司法大臣詹里克(Robert Jenrick,又译郑伟祺)在集会中说,中国新大使馆将是“巨型间谍中心”,民众需要“抗争到底”。

根据中国外交部消息,王毅这次出访也将访问爱尔兰,并赴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此外,他也将前往纽约,以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身分主持会议。2月20日至21日,他将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

Visits: IP:3.135.215.245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Eng | 中文
導航